5月15日,来自上海、重庆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湖南、云南、南京、武汉、成都等12个省、市政府参事及其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70多人聚首上海,参加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办的“开发长江黄金水道,促进区域联动发展”参事研讨会。
会上,有10位参事发言交流了研究成果,就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长江流域经济联动发展》、《创新金融服务,创立多元化投融资模式,推进长江“黄金水道”建设》等12篇课题论文展开讨论。他们认为,开发好长江黄金水道,关键是打破行政区域、经济区域的界限,“全线”一盘棋,真正形成全国统领的长江沿岸省市联合开发机制体制。
中共上海市委常委、市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会见了与会人员。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蒋明麟,副市长杨雄到会讲话。
开发、建设、发展素有“黄金水道”美誉的我国第一大河长江,已摆到了“国家战略”地位。2006年底,交通部与沿江7省2市联合出台的《十一五期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》,引起了各界人士广泛关注。昨天,关于开发利用长江“黄金水道”参事研讨会在上海举行。
这次研讨会,经过长期而艰苦的事前调研。从去年4月至12月,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出动四分之一“兵力”,先后5次、历时9个月开展专项调研。在参事室主任白同朔带领下,年过花甲的参事宣国良、瞿世镜、范增胜、杨代崴、夏大智、梁沅凯与长江沿线12个省、市政府参事一道,进行全方位调研考察。
参事们顶烈日,冒寒风,跋山涉水,获得了第一手资料;作为政府智囊,他们突破政府各部门、各地方利益关系的局限,发挥建言献策“直通车”优势。5月15日傍晚研讨会一结束,一份联合开发“黄金水道”的调研报告呈送国务院参事室。
黄金水道通航不足
总面积占全国15.44%的长江经济带,GDP总量约占全国的45%左右。然而就“黄金水道”本身而言,却不得不面对尴尬的现实:通航能力不足,“黄金水道”很难获得“黄金效益”。
“长江干线航道目前呈两头深、中间浅,两头通、中间堵的不良状态。”长期从事港口工作的范增胜和航务专家杨代崴点出问题症结:连续性差是制约长江运能释放的关键,长江干流通航里程为3640公里,但目前航运的绝大部分运量集中在中下游河段,占干流通航总里程的49%;位于上游的西部地区对水运的依赖性最强,但由于航道不连续,水上运输受到严重制约;航行船舶非标准化,沿岸港口功能单一、布局不佳、无序竞争,装备设施陈旧、管理水平不高、经营服务不规范。
影响长江通航能力有很多自然因素,但更多的还是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。“长江流域七省二市各自为政,力量抵消,难以共建黄金水道。”白同朔认为,行政区划与流域经济成为一对矛盾,地区间发展水平不一,管理部门众多,给“黄金水道”开发建设与沿岸城市的联动发展带来较大难度。
献计献策破解难题
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,长江“黄金水道”的开发建设已成为我国重大的战略性问题,航道的建设也不仅仅是经济纽带的作用,还是沿岸文化、科技、信息、服务等综合发展的体现。
会议认为,在铁路、公路、航空运输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,低成本的长江水运优势凸现出来,而长江“黄金水道”进一步利用开发正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可贵基点。
关于确立和实施长江航运优势战略,参事们争相献出“锦囊妙计”。参事梁沅凯一直从事银行金融行业,对于解决建设“黄金水道”的资金问题,提出了一套投融资框架思路:除了银行信贷与直接资金支持以外,要利用资本市场,获得长期资金,为“黄金水道”的建设提供全方位、多功能的金融服务。
来自重庆、湖北和成都等地的参事,也根据当地的开发建设情况提出建议。参事们认为,长江沿岸港口建设的重点是立足于工业园区,建设重点港口。参事认为,“黄金水道”建设,要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,以重庆、武汉、南京等区域性航运中心为支撑,沿岸重点港口群为基础,加强港城联动发展。
会议分析说,长江无序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强大制度体系保证,因此启动黄金水道立法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。一方面亟需将各部门分散的内河水运行政法规提升到国家法律层面,另一方面要尽快启动《航道法》、《水运法》等相关法律的立法程序,使黄金水道的开发、管理、使用获得充足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。
联合开发利益共享
“长江‘黄金水道’的开发建设,不能单靠一家,要靠国家、沿江各级政府、社会各界、中外港航企业的共同努力。”参事们指出,发挥长江“黄金水道”作用的关键,是要建立长江“黄金水道”的利益共同体,共同参与,联合开发。“上海作为长江水道的龙头,应该摆正姿态,适当让利,让各省市共同受益。”参事宣国良认为,建立和完善沿江地区利益协调机制十分重要,利益共同体要通过创新,建立一种互惠互利、优势互补、共同发展的新机制。
参事们认为,长江“黄金水道”利益共同体的合作原则之一,就是开放公平,打破地区封锁,促进市场开放。在政府层面,建立多方合作机制以及由长江航道、港口、交通、海事、海关、水利、税务等长江水系专业管理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机制;在企业层面,建立跨省市合作的促进机制,鼓励长江流域大型企业集团在长江流域实施跨区域投资发展;发挥市场导向机制,建设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平台,引导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长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区。